近日,在省直工会组织的“最美家庭”感人故事征文活动中,《少儿科学周刊》编辑赵冬艳凭借《坚守幸福》一文荣获三等奖,公司工会获优秀组织奖。
(综合部 艾佳昳)
附获奖征文作品:
《坚守幸福》
赵冬艳
我是一名军嫂。今天要讲的是一个军嫂的故事。
经好友牵线,我与爱人相识于大学毕业那年,第一次相见于北京西站。在那个流火的七月,我即将北上,奔赴工作岗位,他不远千里赶来相送,然后一起去了我的第一故乡——大连。在那个美丽的海滨小城,我们度过了人生中无比幸福的七天,那里成了我们的定情之地。经过短暂的相处,他回部队报到的日子到了,然后便是长长的分离。
距离没有隔断彼此的联系,而是感情升温的催化剂。在通讯极不发达的21世纪初,我们通过写信,通过传呼机,传达着彼此的信息。就这样,经过一年的时间,我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仍相隔两地。
为了在一起,我辞掉了原本稳定的工作,不顾一切只身来到了他的城市,本想从此便可生活在一起,而他却去了别的城市,我们再一次分离。
一个人生活在离他最近的城市,吃饭、睡觉、工作,只为等待那每月一次的相聚。那时,我无所谓过年过节,他在家的日子就是节日,有时候我也会去部队探亲,无论严冬酷暑,都阻挡不了我们相见的热情。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五年,期间,我换了两份工作,搬了三次家,直到最后真正拥有自己的家,我的生活才渐趋稳定。
儿子的降临使我忙碌起来,也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从此,儿子成了他的影子,日夜陪伴我左右。在儿子与工作之间,我曾经有过犹豫,后来,我还是选择了两者兼顾,这样虽然会比较辛苦,但我心里无比踏实。我一边忙于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他则奔波于家与部队之间。虽然聚少离多,我们的感情仍坚如磐石。因为我们都相信,相聚的那一天总会到来。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三年。
经过艰苦的“八年抗战”,在孩子三岁的时候,他终于调回机关,一家人得以团聚。他仍是很忙,而且经常加班、出差,我则固守家庭,照顾孩子,每天奔波于家与单位之间,成为他坚强的后盾。
孩子渐渐与他熟识起来,见到他不再躲着,也不再大哭着不让抱,我也渐渐适应他在家的日子,我们终于可以像一般家庭一样生活。
回想最初的相识,也许是缘分注定,也许是命运使然,我们绕了半个地球,穿越无数个城市,仍是碰到了彼此。但幸福从来都青睐勇敢的人,在追逐幸福的过程中,我们放弃了很多,做出了很多牺牲,才最终走到一起,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也是很多人不敢尝试,也不愿尝试的一种生活。
在长达八年的坚守中,我从未有过犹豫,也从未退缩过,心中一直有着一种信念:只要等待,只要坚守,幸福总会到来。
如今,儿子已上小学,他也转业到地方,每天,我们三人一起出门,儿子去上学,我们则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晚上再一起回家。晚饭后,儿子写作业,他看电视,我忙家务,一家人其乐融融。
每天柴米油盐的生活,当然也会有磕磕碰碰,但从不会影响到感情。工作中遇到烦心事,彼此也会相互倾诉,互相宽慰。我们都很喜欢赵咏华的那首《最浪漫的事》,希望彼此可以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我不知道你所理解的幸福是什么,反正在我的人生哲学中,幸福就是一种等待,是一份坚守。
版权所有: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54号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090010 冀ICP备110182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