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da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业内资讯

业内资讯

办有“人情味”的科普期刊

时间:2017-5-4 10:15:36点击量:1710次

作者:祝叶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 2017年4月5日

  核心阅读

  ★要想做到让读者爱读、爱追、爱看,科普期刊不仅在选题、组稿、编排上要突出新颖性,更应该逐渐引入人文情怀,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知识的“四科”角度入手,进行人性化科普。

  ★将弘扬科学精神放在科普工作的首位且作为科普期刊内容的根本和基础,是科普期刊发展的内在要求。当代科普应该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宗旨和目标,要发挥科普的文化功能。

  ★而倡导科学文化与人文的完美结合,着重培养读者的科技意识,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是科普期刊人性化道路的着眼点。

  据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发布的《科技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全国共出版科普期刊1036种,占全国科技期刊总数的20.95%,而在2008年,全国科普期刊数量仅为561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11.7%。

  目前中国的科普期刊可以分为原创和引进两类。但总体来看,无论是原创科普期刊,还是引进科普期刊,虽然在数量上不断增长,但其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还存在一定差距,科普期刊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对科学知识最原始的解读层面,可读性差是其发展的短板。

  而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传播媒介,科普期刊在实现社会科普化的道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做到让读者爱读、爱追、爱看,科普期刊不仅在选题、组稿、编排上要突出新颖性,更应该逐渐引入人文情怀,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知识的“四科”角度入手,进行人性化科普。本文借由时下口碑和销量都较为出色的新闻和科普期刊,探讨中国科普期刊的“人性化”道路,希望对科普期刊办刊者有所助益。

从新闻到科普期刊

人文情怀是取胜法宝

  科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人类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是精神层面的享受。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普期刊大多偏重于实用性,出版的知识普及和实用性技术类的文章较多。相当多的科普内容,还停留在对科技成果最朴实的解读层面,缺乏人文科学情怀。

  20世纪90年代,《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从中国新闻类周刊中脱颖而出,《三联》秉持着深度分析与报道、不随波逐流的办刊理念,将中产或者小资阶层定为目标读者人群,从兼具深度和广度入手,透过新颖的视角,以文化分析和新闻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来关注时下的热点问题,与读者同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成长为中国新闻类周刊的“风向标”,被誉为“中国第一周刊”。但《三联》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与中国科普期刊一样,《三联》也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变迁。在风雨中“挺过来”的《三联》,如今越走越顺。

  虽说领域不同,但科普期刊与《三联》有诸多共同之处,两者都侧重深度报道和解读,同时读者群范围广,因此在新形势下,科普期刊借鉴《三联》的发展经验不失为一条快速成长和发展的“捷径”。在不断摸索与探寻中,国内科普期刊界也效仿《三联》,逐渐重视人文对科普传播的重要性。同时,随着国外优秀科普期刊的引进,国内的科普期刊更加意识到自己与国际一流科普期刊的差距,为了提高期刊的可读性,同时引起读者的共鸣,人文因素逐渐成为科普期刊转型的关键点。老牌科普期刊《Newton科学世界》和《中国国家地理》在调整定位和转型后,加大期刊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在众多科普类期刊中脱颖而出。

从“四科”入手

让科普期刊“活”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普事业经历了开创、探索、恢复、发展、反思、创新的发展阶段。科普内容也历经了从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的时代过渡到普及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同时,随着公民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科普层次也在逐年提升,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将人文因素引入到科普中来,以情动人,让科学“活”起来,才能扭转科普期刊的被动局面,进而助力我国科普事业的稳步发展。

  新的科普时代,中国的科普事业走向了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宗旨和目标的阶段。而随着科学社会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文化已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是科学文化的精髓所在,通过弘扬科学精神和思想,进而达到传播科学知识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目的,是这一时期科普期刊应引起重视的部分。

  将弘扬科学精神放在科普工作的首位且作为科普期刊内容的根本和基础,是科普期刊发展的内在要求。当代科普应该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宗旨和目标,要发挥科普的文化功能。例如,《Newton科学世界》在几经周折后,最终将期刊定位在科学与人文有机结合上,注重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普及。在《Newton科学世界》的《自然》栏目中,追踪报道了大自然中多种多样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呼吁人类保护野生动物;而在《环境》专栏中,不仅报道了大气污染、海洋垃圾污染等污染现状,同时也挖掘报道了地球早期的环境面貌,以此呼吁人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而倡导科学文化与人文的完美结合,着重培养读者的科技意识,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是科普期刊人性化道路的着眼点。《中国国家地理》就是将人文情怀引入期刊的办刊理念中,在对地理学知识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引入人文精神和科学思想,在专业内容挖掘的过程中,散播出浓浓的“人情味”和“乡土情”。传统的地理知识虽然朴实,但不免枯燥,而实践地理知识(资源勘探与开发、探险出行、农林牧副渔)则又显得专业性太强,将人文引入地理知识后,通过地理哲学或者地理思辨,人与自然相处原则、旅游文化、环境保护与发展、地缘政治评价等方面,促进地理哲学的传播与建立,使得《中国国家地理》的销量和影响力逐年上升。这种从人文角度赋予雕琢的自然题材,联系和阐述自然背景,在时间和空间上寻求革新,体现了时代和地域的差异性。从这一层面看,《中国国家地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理知识科普杂志,而是更侧重人文地理知识的普及和传播,焦点是向读者普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发展,这也体现出了期刊的科学发展观。

  《Newton科学世界》和《中国国家地理》办刊理念的调整,引入人文情怀,使得其在一众科普期刊中脱颖而出,但国内科普期刊总体情况还不乐观。因此,树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理念,本着以人文精神解读科学之美,才能让科普期刊“活”起来,进而为我国的科普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科技导报社)

 

 

版权所有: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54号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090010 冀ICP备11018237号-5

×
// initFloat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