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da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创名报 || 把好内容质量关 从编前会抓起

时间:2019-3-25 16:41:09点击量:2474次

  3月22日上午,在《藏书报》编辑部,全体编辑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地讨论前一期的编辑感受和下一期的编辑策划。这是他们每周要进行的例行编前会。如果没有其他重要安排,周四或者周五,他们都要进行一次深入交流。

  说是编前会,其实更是一次业务沙龙,因为大家不会只围绕接下来的报纸内容谈看法。对他们来说,走访、联络、采写、编校、撰写策划案,等等,都是会议上需要坦诚交流的。“脚力、眼力、笔力、脑力”,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

  内容交流分为评报和评选题。对已出版的上一期报纸进行全面的点评、总结、查找不足,大到标题、封面,小到文字、配图,可以说评报是一次自纠自查的改进过程。评选题则是为即将出版的报纸准备内容,责编提出,如果选题不错,大家会共同出主意、想办法。这样的编前会像一条绳子,将一篇篇稿件串起来,让版面更加丰富和活跃。

  上午10点,编前会准时召开。

  《藏书报》编辑部常务副主任张维祥主持,《藏书报》总编辑王雪霞和所有采编人员悉数参加。与往日不同的是,今天的编辑部有点超员,除了来听会的小编,还有一位河北大学的实习生。

  张维祥开门见山地说,有两个意见,一是关于修改稿件方面的。有的稿件选题不错,但是还达不到发表水平,大家应该第一时间认识到问题,提出来,可以互相帮助,一起商议处理办法,不能把问题留到校对环节。二是关于校对方面,最后输出的PDF要认真查验标题、日期等重要信息,千万不能在最后出错。

  看来,他们遇到过“差点出错”的风险,好在挡住了。

  总编辑王雪霞说,编辑部的《采编审实施规则》,很详细、具体,大家一定要重视,切实保证“不出错”。责编要切实负起“责任”,二审、三审,都要把好关,不能过关的稿子绝不能放过去,责编也可以请大家“会诊”。

  话题一严肃,大家也都陷入了沉思,感觉到了责任。

  但评报一开始,大家都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这篇选题还不错,只是稿件改到最后还不满意,句子改好了,但信息量还不够丰富。”主力编辑张铮提议。

  “卷轴作标题的底图,里面文字一定要是居中放置的。设计部赵主任建议,这个卷轴如果有点古典底纹就更好了”,《阅读周刊》责编李普曼总结道。

  “我有一些深度报道,大篇幅的稿件,限于专栏设计排版有些琐碎,咱们可不可以调整专栏设计。”《古籍保护专刊》责编刘晓立建议。

  到了选题商议的环节。

  “张铮负责的基础版面,最近策划了海子纪念专题、连环画家王弘力纪念专题,约稿量后来都超出预期了,质量也不错。我们辗转约到了海子的堂妹,也写了一篇文章。”张维祥说道。

  “最近可能常规的稿子多一些,计划中的专栏稿件也比较优质,比如天津藏书世家周启晋先生的文章来了很久了,这期也尽快安排。”张铮说道。

  “古籍保护方面最近也有一些新动态,我在古籍保护协会的会议、古籍修复人物口述记忆项目拍摄中,接触了不少,我也结合出差的情况,和大家汇报一下,选题也在其中了。”刘晓立说。

  “最近,巴金纪念馆周立民老师主持的《巴金佚文集》出版了,我要做他一个采访,已经对接好了。”李普曼说。

  各版责编都把已经策划的选题梳理出来,进行讨论,筛选出合适的内容。

  总编辑王雪霞最后再次强调说,一是要严格执行采编流程和制度,用好采编审系统;二是各编辑切实加强自身业务板块的学习,提高编校能力的同时,增强专业素养;三是无论报纸内容还是微信平台内容,保证稿件质量和导向是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

  编前会看似是报纸出版中的一个很普通环节,但实际每一次编前会都是编辑们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更是报纸质量能否经得起读者和市场检验的源头。

 

版权所有: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54号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090010 冀ICP备11018237号-5

×
// initFloat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