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da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业内资讯

业内资讯

被“卖爆”的《财新周刊》,本期开启预售模式!

时间:2020-2-24 10:23:22点击量:1195次

选自:记者站微信公众号  文:张江

  也许,留存和抢购这些“非常时期”的刊物,是对这段历史的纪念,是对媒体的致敬,也是给自己信心和勇气。

  杂志因为被抢购而转变原有销售模式,这在近些年还不多见。

  今天上午,财新周刊发布海报,预售2020年第六期杂志,出版日期为2月17日,将以快递的形式投递。财新编辑吴鹏也发布微博称,因为零售版供不应求,前面两期都早早售罄,编辑手里也没有刊物,淘宝甚至炒到88元。所以下一期财新采取预售的方式,以便掌握印量。

  《财新周刊》是最早派记者进驻武汉的媒体之一,由主编高昱带队,另外两人分别是文字萧辉和摄影记者丁刚,发回来自一线的报道。具体可参见记者站文章:疫情中心武汉,这些媒体人正在逆向而行!

  彼时高昱的朋友圈截屏也被转发,“送凌晨离汉的战友到火车站,接下来恐怕要面对最少半个月多则4-8周的封城……对我们这些时代的记录者来说,无所谓幸与不幸,惟勉力留下真实,不至于让失去白白失去。”

  在疫情初期,财新对于专家管轶的采访,最先发出了病毒传染性非常高的示警,而当时民众对新冠状病毒的严重性还存疑。

  财新也是早期在稿件中以专家采访的形式定义了“超级传播者”,其对新型冠状病毒溯源的稿件成了疫情肆虐下的刷屏文章。

  今年1月20日左右,其向所有下载“财新APP”的用户免费开放有关新冠状病毒疫情的稿件,受到业内和读者赞许。现在看来,此举并未影响其纸质《财新周刊》的销售。

  由于销售火爆,891期《财新周刊》连该杂志社内部也没有了。不过现在这本零售价30元的杂志在淘宝上还可以买到——88元,不包邮,45天内发货。

  这一期被“卖爆”的《财新周刊》,封面文章为《抢救新冠病人》。当下正值疫情数字高速变化时期,财新的报道真实有力的反映了武汉一线医患的生存状况与治疗进展。

  这是《财新周刊》连续第二次用封面报道的形式关注新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其在2月3日出版的890期杂志,就以《新冠病毒何以至此》为封面文章,翔实的记录了当时作为疫区武汉的种种景象,并探讨了疫情的根源与变化。

  《新冠病毒何以至此》的封面文章,财新称有“37位记者四万字全景调查”,报道在当时瞬间引爆网络。

  疫情还在继续,《财新周刊》等媒体无疑在连续的报道中,构筑了人们对媒体的信任之墙。这也是为何当《抢救新冠病人》这一期杂志一出刊就被抢购,而还未谋面的892期新刊将采用预售。

  杂志搞”预售“虽在中国报刊出版史上极为罕见,但这次新冠状病毒疫情中,开启实体杂志预售的并不止《财新周刊》一家。另一本在疫情报道中备受称赞的《三联生活周刊》也将其要出版的特刊“武汉现场”放到网上进行预售,并在购买页面上注明将于2月14日发货。

  说个题外话,除了面对重大公共事件之外,如果有饭圈流量的热捧,也可能出现预售。

  每当遇到媒体创刊、重大节日或重大公共事件时,实体报纸、杂志的销售成绩总能有很大的提升。如2003年11月11日,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新京报》发行,其创刊号53万份即在当日售罄。

  当年的南周同样有过一纸难求的情况,甚至,还发生过被恶意收购。

  除了全国知名的媒体,地方媒体也有“销售而空”的案例。

  2008年2月16日,《昆明日报》用4个整版公布了从市委书记、市长到5区、1市、8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领导的职务分工情况。该报纸一上午便在昆明售罄。

  从2003年“非典”到2008年“512地震”、北京奥运以及后来的上海世博会等,传统媒体的实体刊、特刊并不会因为互联网的逐渐发达而式微,反而这些刊物在市场上销售非常火爆。一方面,大量揭露式的深度报道树立了媒体的公信力。

  也正是因为这次疫情中连续出色扎实的报道,有那些勇敢在疫区一线采访的记者编辑,财新和三联这样的媒体才能建立起读者信任。要知道,能让读者放下已经形成的移动端阅读习惯,这并不容易,这意味着读者已经把周刊当做书籍来收藏了。

  如果说被抢购、预售,是市场对新闻产品做出的最大认可,那么这样的光环,他们值得。

  读者们在阅读之外想要的,是对这段历史的纪念,是对媒体的致敬,也是给自己信心和勇气。

  希望这样的媒体一直被抢购。

版权所有: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54号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090010 冀ICP备11018237号-5

×
// initFloat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