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da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民法典@你 | 阅读周历·青年星书探计划07

时间:2020-9-4 16:31:37点击量:967次

01

《民法典》

  规范数字时代生活

  “人脸特征、指纹、航班行程是个人信息吗?”“知名的‘网名’受保护吗?”“用AI换脸技术伪造他人的脸恶搞,是否侵权?”“李佳琦的声音如‘Oh my god,买它买它’可以随便拿来用吗?”

  遇到这样的法律问题,你怎么办?

  2021年1月1日起,我们就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依据了。

  《民法典》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多处体现了鲜明的数字时代特征。从增设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到加大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民法典》适应数字时代发展态势,回应了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个人信息屡受侵害的现象,《民法典》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第一,《民法典》对个人信息和涉网其他人格权的保护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一是明确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二是规定了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体的姓名、名称、肖像、个人信息等;使用不合理侵害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三是规定了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的原则和条件。四是与《网络安全法》等涉网法律法规形成有效衔接。具体到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合理把握信息化发展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公共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

  第二,在保护涉网其他人格权上,《民法典》为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提供了一条法治路径。一是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二是规制网络媒体侵犯名誉权行为。三是明确网上虚拟身份受法律保护。四是防止“深度伪造”侵犯肖像权、声音权。

  第三,《民法典》在数据、虚拟财产、电子合同等方面进一步构建起相应规则,促进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将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二是确定了电子合同合法地位和交易方式。三是为数据信息进入市场铺平道路。

  《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法律,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学习使用《民法典》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民事法律主体参与其中,尊重法律、敬畏规则。

  所以说,《民法典》是我们身边的法律,“装”着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

02

《生活需要仪式感》

  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

  有些人也会问:为什么我们需要仪式感?因为,我们与亲人朋友渐渐疏远,宁愿群发微信问候,也不愿见面相聚。我们习惯了窝在家里点外卖,却懒得亲自下厨,做一桌丰盛大餐。我们不想花心思来一场浪漫约会,妄想用几句撩人的话打动对方。我们期待节假日,只是打算多休息一下,早已忽略了节日的意义。我们厌倦了格调,对很多事情都不再上心,不再庄重的对待自己。我们少了浪漫,变得暴戾;我们少了热忱,变得冷漠。唯有仪式感,能让我们找到遗失的美好,回归生活原本的样子。

  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变得有趣和值得纪念;为每一个自己重视的瞬间,选择一个独特的仪式;对生活的期待,让我们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与世界相拥,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有了仪式感,爱情才愈发甜蜜和长久;所有仪式感,都是对人生的加冕。仪式感,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

  工作和生活都是要有仪式感。成功不一定属于那些看起来很聪明的人,它更青睐于那些老实本分,对工作和生活保持着一一份敬畏心的人。因为他们会用一颗初心永远保持着一份热忱,认真对待工作和生活。你给予生活鲜花和热情,生活便不会亏待你,必将回馈你以成功与掌声。

  仪式感的背后,终究是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生活需要仪式感》推荐大家去读一读,感受一下什么是仪式感?

 

 

 

版权所有: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54号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090010 冀ICP备11018237号-5

×
// initFloat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