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da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书画鉴定家王开儒应邀来我公司讲解《清明上河图》

时间:2013-5-7 10:06:49点击量:1860次

  4月3日清明节前夕,著名书画鉴定家、唐山民间学者王开儒先生受邀到河北阅读传媒公司就其《清明上河图》、《兰亭序》研究成果进行开讲。这也是公司开办“阅读传媒企业文化系列讲座”的第三讲。本次讲座分为两场进行。上午,王开儒主要就《清明上河图》版本真伪进行现场解说,并对真本《清明上河图》作了通俗详尽的赏析。下午,王开儒就自己的《兰亭序》考证成果向在座听众做了详尽的解析。

  王开儒先生是国内著名的书画鉴定家,考证家,多年来从事古书画复制、考证工作。1990年创办炎黄轩,与故宫签订协议,首次提议复制故宫藏画,1991年复制齐白石《梅花》,1994年复制国家一级文物《采薇图》。1997年其复制的国宝《清明上河图》被誉为“迄今最接近原作真貌的复制珍品”。作为一名从民间走出的艺术家,王开儒更是敢于挑战权威,对故宫1973年重新装裱《清明上河图》提出质疑,认为“不该删的删了,不该续的续了”,并列举出数种证据作为佐证。2013年3月,王开儒以翔实资料佐证再现了“国之重宝”神龙《兰亭序》帖原貌,并再次质疑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承素摹本《兰亭序》为明代赝品,一时引起轰动。

  王开儒先生在讲座中说,国宝《清明上河图》原作卷首清明祭扫骑乘的两头公驴与一发情母驴相遇,引出一场骚乱,故宫专家缺少农村生活经验,把公驴误判为马,把母驴误判为“尖嘴立牛”,认为殊碍画意,继而删除母驴之身,使国宝开了天窗,成为残画。国宝画尾是出城祭扫,故宫因明清伪作影响误读作进城上河,判原作尾部残缺,1994年接收了《补全卷》,按明清伪本的脉络,在原作出城人们的背后续补了方向相反情节向背的进城画面。王开儒先生再次激动地强调了文物修复的常识——“修旧如旧”,不能滥施刀斧,不能狗尾续貂。

  下午,王开儒就自己的《兰亭序》考证成果向在座听众做了详尽的解说。王开儒以冯摹本与丰刻本,《圣教序》与丰刻本、定武本的字形比照,得出天一阁藏丰刻本才是唐太宗首肯、下王羲之真迹一等的国之重宝,是真正的神龙本《兰亭序》。丰刻本是按神龙本原迹所摹刻的,从字迹看,更接近毁于1562年大火中的神龙本。而被乾隆刻入八柱、登上圣坛、享誉天下的《冯承素摹神龙兰亭》,其实只是明代藏家丰坊的摹本。

  讲座结束后,王开儒向听众展示了自己的复制成果——《〈清明上河图〉》和《兰亭序》。公司向员工发放了该复制品的印刷本,作为纪念。

  讲座结束后,藏书报记者对王开儒进行了采访。王开儒先生说,自己的这些考证成果得益于长久的读书。比如他在王世贞的《弇州山人稿》《弇州山人续稿》中,发现了明代大画家仇英创作《清明上河图》的记叙,为他进行版本考证增添了支撑。

  本次讲座还吸引了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等兄弟出版单位的编辑前来听讲。(张维祥)

版权所有: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54号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090010 冀ICP备11018237号-5

×
// initFloat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