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da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韩羽先生在阅读传媒公司的有趣发言

时间:2014-8-6 16:48:09点击量:1954次

 

  编者按:2014年2月18日,藏书报在公司一楼大会议室举办闻章先生新书研讨会,20多位书画名家到场。其间,83岁的著名书画家、作家韩羽先生做了约10分钟的发言,论及闻章先生新书,语言幽默、精彩,思想犀利、深刻,极具特色和风格。近日,我们根据录音,将韩羽先生发言整理出来,在此发表,与大家共享。

  以下为正文:

  书我还没有读,刚才让我发言,我没说,的确无话可说,因为还没有读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没读这本书,你说什么?唉,想说,我想第一个发言,但没话可说,着急呀!所以说,先听听吧,简单说先说这些,因为今天主题是谈闻章书,关于贾又福先生的画,我就简单说几句,因为我也不是画山水画的,也说不出这么些道道来,我很赞成明久说的,因为他是这方面的专家,他谈得很透,他说的也就等于我说的了。(笑声)我再加一句,我觉得贾又福山水画,很有个性,有他的独特的风格,是在山水画上大有成就的这么一个画家,因为今天不是贾又福山水画的研讨会,是闻章写贾又福这两本书的研讨会,所以就简单说这么几句贾又福。就说这本书,这本书我又没有读,所以咱就说画,刚才明久一发言拿出闻章的画来,引出我说闻章的画,的确,那张画不错,这使我想起他昨天去我家,拿着他的画,这里边有几张钟馗,这又让我想可能两三个月之前,他带着一批画,去我家,画的钟馗,我就说其中一个钟馗,读书的钟馗,闻章画的,咱可以现在假设说,咱都是画画的,出个题目,你就画一个人在读书,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在读书,你画画,你要说画读书,你要画用上全身力气在读书,你怎么画?我一看,他画的那钟馗啊,连手连脚的劲头都用上了,在读书,我和他说,你一定留着这张画,你可别丢了啊。(笑声)真是像我们专门画画的,要是出这个题目来给你画,恐怕你都得琢磨琢磨,把全身的力气都用上了在读那本书,你怎么画?他画出来了,这一点也不用说他经过多少酝酿、思考,最后几易其稿,最后画出来的,他是偶然画出来的,瞎猫碰上死老鼠。(笑声)但是为什么他碰上了,别人没碰上,咱真要成心画,还真画不上来,为什么他画出来了?咱们过去也看过很多人画读书,甚至很多“文革”中画学毛选,那应该说,还没一个读书画得有他那个劲头的,就说,他有悟性,这一点,我就想到,因为佛家的东西我也不太懂,我也很少关心佛家的事,反正就是和尚们念经呗。(笑声)我说,咱就说他的画,我看了半天,我倒是没有往禅上想,我觉得有一点,他那个童心,包括昨天他还有一个骑驴的钟馗,这个童心是直观,直来直去,这一直来直去,他可以打破他过去像成年人所形成的一些事物、一些经验,一些看法,完全可以排除,直接进入主题,我觉得闻章,从他的画里边,他能画出用尽全身力气,用尽吃奶的力气来读书的钟馗,能画出来,我觉得他能画出来,说明他是直观的,童心的直观,这一点对一个画家来说,太重要了,我想他画是这样的,文章也是这样的,不可能分割的,不可能在说一个什么话的时候先考虑半天,顾左右而言他,不会这样的,他一定是直来直去,所以,这对于画画来说,对于写文章来说,是最难得的。我没读他这本书,我就猜测,我从大家的发言中,再加上他一开始他的表白,我虽然没读,但我猜测这两本书一定写得不错,我给你相面了、给你算卦了。(笑声)为什么我相这个面,下这个结论,你没读,你就下这个结论,你不是胡说八道了吗?这叫什么?抄手,我不是抄手,我有一个根据,他说啊,这是他说的,他说,我写贾又福这两本书,但我一次贾又福也没采访过,这是你说的,有过一次谈话,没有做过一次采访。这话说远点吧,就从他这句话上,我就感觉到,我就回想,过去也有人采访过我,我也见过采访过别人,大部分都是这样,一进来就说,我来采访你啦,一见面就掏出这个玩意儿(指着桌上的录音笔),一撂,就开始听,咱也不知谁跟谁学的,反正就沿袭下来了,大概都是这样的,所以现在他这么一说,我从来没有采访过画家贾又福,就两次谈话,怎么说,还有在西安,还有一次什么“月”?(刘小放:长安问月)哦!没有做过专门采访。你说做学问也好,研究事情也好,(拿录音机采访)这个方法始终是不对的,你是不是很相信它,一撂,过去没录音机的时候,就是掏出一个笔记本来,问一句什么他答一句什么,采访人,你别管你拿录音机也好,不拿录音机也好,拿笔记本,你一坐那里你自己就变成了录音机了,你自己我主观的问题完全没了。说什么他就记什么,他就不想想,被采访人没有一个说我自己是个王八蛋的。(笑声)对吧?他光捡好听的说,他不说我今天贪污了多少,明天我又要腐败多少,没有那个,是吧?所以说,大概过去,许多贪官,过去还做过许多正面报道,大概都是这样听来的,是吧?所以我觉得,他这句话,虽然他说得很普通,我没有做过一次正式采访,说得很轻松,但我觉得这里边这是一个做学问的一个根本的不同,和过去的方法的不同,他始终保持了他自己的清醒的、独立的思考,你别说,最后你别说,还是靠我自己观察、研究,我来看你,你也不像你自己说的你自己一样,不要听对方的,我要写你我也要抱着一个怀疑的态度,或者别人说什么,套上一个框子,都不会真的,因为没有自己的思考。闻章这本书,我从来没有采访过贾又福,写出来的,就说明问题了,就保留了作者你自己,也就保留了对方的真实,你别认为我完全客观,把真实对象完全弄过来了,没有这回事,要这样对方也就没了,也就完了,他恰恰,他和贾又福先生完全契合了,比如有共同的佛心,或者禅心,有这么几个一:一见倾心、一拍即合。不是光听你说,你一说,我为了尊重你,就得写上吧,这就唯心了。这种契合,是真心的契合,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样,我认为,不管写得深刻也好,或者不深刻也好,但它是真实的,或者说作者观点和对方也许不同,但是真实的,这本书,当然回去我要看,现在来不及。我说得挺乱,行了吧?够了吧?(掌声)

(稿件整理:综合部 张彤新)

 

 

版权所有: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54号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090010 冀ICP备11018237号-5

×
// initFloat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