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亚辉
因为公司业务需要,2013年9月,我从办公室调至《少年素质教育报》编辑部,由综合部室来到业务部室。虽然之前也在业务部室工作过六七年,做过报刊出版和发行,但毕竟不做业务有三年多了,这几年市场变化又这么大,说实话,心里真是没底。
非常幸运,工作伊始,就有了随集团领导前往南方几家知名报刊企业学习交流的机会,算是走出去开了一次眼界。通过对潇湘晨报、知音传媒集团、《特别关注》杂志社等几家企业的调研学习,我对当下报刊市场的基本情况算是有了比较直观的感知和认识。此行收获颇多,感触最多的就是报刊的横向发展与延伸经营,这几家企业都在打造多元产业格局上下了功夫,各具特色,并卓有成效。
反省自身,过去很长时间都是关起门来办报刊,缺乏新鲜空气和灿烂阳光,报纸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枝不长,叶不茂。为此,接下来的工作必须好好盘算一下,除在提升报刊内容品质和创新营销模式上卯足力气外,更要更新发展理念,走出去办报刊,目前的市场态势已经不允许报刊再闭门造车,否则会是死路一条。
我进入《少年素质教育报》编辑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编辑们走出去,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研究市场和读者,多调研多论证;同时要求编辑们要加强策划,与读者交流互动,在报纸编排方式和编辑内容上创新,打造特色栏目,真正为读者办报纸。记得刚进编辑部时,有一次拿着报纸去见客户,对方看了报纸的第一句话就问:“你这是正规报刊吗?怎么设计得像街头小报似的。”这次洽谈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提升报刊编辑和设计水平,这个工作是必须要做好的,如果报纸这个平台不能成为一个优质平台,那么很多经营工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根本就无从谈起。
为提升报刊品牌价值,在经营工作上,我们首先想到了结合自身报纸特点,“走出去”搞活动,让活动带来人气,让活动发挥价值,让活动多方面产生效益,并与报刊经营紧密结合起来。由于部门人员少,大家统一意见,每个人都全副武装,编辑经营一起搞,两者相互促进,有效结合。编辑们在出去采访、组稿的同时,开动大脑,寻找报刊经营的切入点,这样做,节省时间,充分利用资源,直接提升效率。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深入学校、幼儿园和各类培训机构,与教育、公安、消防、食品安全、环保、医院、防疫、旅游甚至农业等单位建立起了联系。在先后与几家单位深入交流后,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那几个月,我们非常忙,每天除去繁杂的日常工作,就是做活动策划方案,写完了讨论,讨论完了修改,一遍又一遍,几乎脑子没有闲下来过,对每个细节都斟酌再三,不会的就上网查资料,找灵感。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谈来的合作意向都来之不易,对我们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要努力抓住。写活动策划,搞创意方案,这些工作我们之前很少接触,很难,但也充满乐趣,因为在做这项工作时,我们感到了创作的愉悦和头脑风暴的快感,这是以前不曾有过的感觉。
特别要说到的是和省旅游局的合作。因为省旅游局与河北日报有战略合作协议,所以当我们拿着《少年素质教育报》找到人家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并不是十分感兴趣,他们更看重的是电视台、网络媒体和新兴的媒体传播方式。之前我们认真做了一份纸媒合作方案,看来是不行了。失败不要紧,回来后,部门立即开会,各抒己见,理顺思路,寻找对策。针对之前了解的省旅游局在旅游宣传推介上较少从孩子的角度做文章这一情况,经过充分讨论,我们调整了切入点,确定以活动入手,以“文学少年”的特色,利用自身少年儿童报纸的优势,打造“百名文学少年河北行”活动,活动的宗旨定为:鼓励更多的少年儿童能够在课余有更多的时间到大自然中去,饱览秀美山川,感受家乡文化,陶冶自己情操,同时也唤起创作热情和灵感,写出真挚文章,宣传美丽河北。一天时间活动方案就出来了,马不停蹄,我们立即联系旅游局,把方案送了过去。果然峰回路转,没几天时间,我们的方案通过了,并得到了旅游局领导的称赞,说创意不错,搭建了很好的一个旅游文化平台,开拓了旅游宣传的新渠道。
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从策划筹备到具体实施,从地点选择到各环节设置,省旅游局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主管领导亲自听取汇报,把关定向,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务求实效”,旅游局宣传处领导亲自修改方案,全面悉心指导,并且全程参与,出策出力。阅读传媒公司领导更是调集公司人力物力给予全力支持,推动每一项工作落实。《少年素质教育报》编辑部作为具体承办部门,成立筹备工作组,明确活动分工,责任到人,精心做好活动的具体准备工作。首先是文学少年招募,经过层层选拨的优秀文学少年,一部分来自于阅读传媒公司旗下《少年素质教育报》、《儿童大世界》、《快乐作文》等报刊中的优秀小作者,另一部分是通过其他媒体、学校等推荐而来的,他们都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4月26日一早,由河北省旅游局、河北省出版集团主办,《少年素质教育报》承办的“百名文学少年河北行”启动仪式在石家庄举行。活动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注,著名中篇小说和同名文学剧本《小兵张嘎》的作者、八十九岁高龄的文学大家徐光耀先生亲笔为活动题名。朗诵艺术大家张家声先生为活动寄语:“行走河北,热爱家乡。”河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尧山壁先生不仅为活动题词:“山水要从少年识,站在山上我为峰。”而且向首批20名文学少年每人赠送一本由他亲笔签名的游记散文集《庄稼院——心灵的家园》。著名影视艺术家郭法曾先生则赠言:“山川之游,文化之行,心灵之旅。”
活动首站选择邯郸,源于邯郸悠久的历史,多样的文化和丰厚的旅游资源,同时更极具教育意义,可谓独具匠心。文学少年们抵达首站邯郸后,邯郸市旅游局为大家举办了热烈的欢迎仪式,主管副局长致欢迎词,向每位文学少年赠送了《邯郸成语典故》一书。随后,当地旅游局为大家有针对性地安排了别具特色的旅游路线,在金牌解说员的导引下,大家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一次颇具意义的旅行。从在一二九师司令部伙房“吃八路军饭、穿八路军衣”到参观尽显赵都风韵的邯郸市博物馆和丛台公园,这样一次文化之旅,让文学少年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河北文化,开阔了视野,为写作积累了素材,从少年的视角记录下了河北的大好河山,记录下了河北的历史文化。晚上的文学少年聚会,我们邀请到河北科技大学中文系主任徐彦利博士与文学少年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写作、旅游和生活,大家畅所欲言,碰撞出了美丽的心灵火花;随后的成语情景剧表演则更具本站特色,突出地方文化,虽然大家准备时间很短,但文学少年们的表演欲望强烈,将邯郸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成语,用孩子的视角加以诠释,《完璧归赵》、《毛遂自荐》、《负荆请罪》、《邯郸学步》等成语典故,被孩子们活灵活现的演绎出来,既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又充满着少年的活力和现代的张力,新颖活泼,让丰富的河北文化以别样的形式,深深地在文学少年的心头扎下了根。
活动首站结束后,媒体报道热烈,宣传效果明显。这种崭新的旅游宣传形式吸引了中国旅游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河北电视台、河北电台、石家庄电视台、中新网、长城网、河北新闻网等十几家媒体的关注并原创报道,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几十家媒体大量转载,社会反响强烈。
活动成功了,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大的社会效益,提升了报纸的知名度。大家群策群力,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发挥头脑风暴,选准切入点,抓住核心文化特色,创意活动环节,达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旅游宣传效果。文学少年们回到学校后,立刻成了报纸的宣传员,从首站活动结束后的第一天起,许多家长给编辑部打来电话,他们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参加下一次的活动。一次“走出去”的创意活动,让旅游局满意,让孩子充电,让家长认可,让社会关注,让报纸延伸经营落到了实处。
回过头来想,这种“走出去”的成功,是源于好的创意和形式,带动了好的活动内容,达到了好的活动效果;但首先是要有“走出去”的理念和勇气,只有“走出去”办报刊,报刊才可以活,才可以在市场中根深蒂固。一次活动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走出去的快乐,更让我们倍增了做好报刊经营工作的信心。
(作者部门:《儿童大世界》编辑部)
版权所有: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54号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090010 冀ICP备110182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