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da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社会关注

社会关注

石家庄日报:原汁原味的生活 真真切切的心跳

时间:2013-7-11 14:36:51点击量:1710次

 

  本报讯 (记者 张晓娟)昨日,“‘小兵张嘎之父’——著名作家徐光耀千万字日记整理工程”在省会正式启动,88岁的徐光耀先生冒雨出席仪式。他介绍,自己坚持写日记已有七十余年,此次整理的是1944年至解放前的十几大本,内容主要涉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据了解,此次整理工程由河北出版集团主导,集团下属《藏书报》具体承办,著名作家闻章任项目总负责人。项目启动之后,将秉承“忠实、准确、完整”等十条原则,对徐光耀的日记分头进行梳理,让其文学价值、文献价值、社会价值得以彰显。据介绍,整理工作已经展开,一年后可初见成效,第一批文稿有望赶在徐光耀90岁生日时出版。目前主要困难集中在时代久远,字迹模糊,无法辨认。另外,还因为一些书写习惯的不同。

  著名书画家、作家韩羽特意发来贺信。他透露,听说有人打算整理徐光耀日记时,自己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迫不及待地想先睹为快,“一个文学作家徐光耀,一个日记主人徐光耀,将两个文本对照互读,更有助于解读作家与其作品。”作家李大星亦表示:“徐先生的个人日记,尤其是亲历敌后斗争的日记,是其纯粹私人的生活记录。在那样枪林弹雨的残酷环境下,这些记载足以反映时代的生活原貌,这也是整理和出版其个人生活史的价值所在。”

  徐光耀是当代文学大家,现为河北省作协名誉主席。他13岁参加八路军,1945年开始做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1950年,他的第一部反映抗战的长篇小说《平原烈火》出版,引起文坛轰动。8年之后出版的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小兵张嘎》,更是至今风行不衰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多年来,徐光耀笔耕不息,记录下自己生活的点滴。这些“私人史料”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阶段的中国。

  ■本报记者 张晓娟

  锁沉旧事 窥察内心--记‘小兵张嘎之父’、著名作家徐光耀

  歪戴破草帽,手拿小木枪,身穿白褂,嘎气逼人…… 当画面定格在这里时,相信很多“大朋友”都不会感到陌生。他就是作家徐光耀笔下的小兵“张嘎”,我们童年记忆中最重要的“小伙伴”。半个世纪过去,“嘎子”虽淡出众人视线,但“张嘎之父”仍生活在我们身边,并时不时让大家探到些“苇丛的秘密”,聊以安慰。此次,他再度慷慨拿出私人日记,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创作和生活。

  记者:您什么时候开始写日记?都是什么时候写?

  徐光耀:我从1944年开始写日记,那时候最难办的是找本子,有时好不容易找块纸,都舍不得使,仔细地裁来订好,留着写日记用。我之所以如此看重写日记,是因为一直有个朦胧的文学梦,又自知文化水平低,所以抓住一切时间、一切机会练笔。我一般都是在临睡前写,打仗的时候也没间断过,战争中还曾丢过日记本,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可惜。

  记者:日记中一般都记些什么?

  徐光耀:什么都写,包括当年绝对不可以曝光的事,例如我们怎样奉命去挖地道,怎样夜间运土、如何保密等。这些在当时暴露出去,都有生命之忧。不过现在无所谓了,甚至可以大肆宣扬。里面还写了些很幼稚的事,例如花一角钱买花生吃。我那年13岁,一个月就一元钱,拿出一角钱买零食吃,要下很大的决心。还有跟其他小八路拌嘴,现在看来不值一提,可当时觉得都是“大事”。

  记者:日记毕竟是个人隐私,个人情感部分可以发表吗,会进行“加工”吗?

  徐光耀:哈哈(开心大笑),可以发表,不过有些地方需要做点加工。有时候,跟老伴儿吵架吵得不可开交,我就在日记里说她,对此她挺反感的。如今年龄大了,老伴儿照顾我很细心,不能让她看了再伤心不是。

  记者:这其中会涉及创作心得吗,写作时是否会参考一下日记?

  徐光耀:写作是我生活中的大事,在日记中肯定会涉及到。我的主要作品,包括《小兵张嘎》都会参考其中的一些记录。但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品中多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还是虚构的。

  记者:什么样的机缘促使您整理这些日记?

  徐光耀:闻章在写《小兵张嘎之父》时,曾参考过我几十年的日记,大概有几十本吧!后来,他跟河北出版集团的潘海波找到我,决定一起将这些文字整理出来。我觉得既感动又抱愧,曲曲折折记了大半辈子,也希望个人的这点生活经验,能给大伙儿提供一些有益的人生参考吧!

  记者:翻看这些尘封的记忆,其中可有无法弥补的遗憾?

  徐光耀:我曾在日记中“发牢骚”,后来就想拿毛笔涂抹掉,结果越涂越黑,索性把那些日记撕成碎片,用马桶冲走了。这事现在想起,仍有“剜心锥骨”之痛。我觉得整理日记,可以钩沉往事,挑动回忆,窥察内心,使得某些历史陈迹重现于人前。但也有不足和问题,由于我性格的局限,眼界的狭隘,大多关注的都是身边琐事、个体私情,未能放眼具有重大意义的大背景、大环境,所以从中很难看到时代精神的重量和闪亮的思想光辉。

  记者:8月1日就是您的米寿,还有哪些愿望和期待?

  徐光耀:去年做过一次手术,感觉已经写不动了。现在每天会练练书法,权当健身了。不过,我心里一直有一个长篇,年轻时连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将军向我们走来》。这是我几十年来想写的一个题儿,可惜一直没工夫、没机缘去写,最近又有了一些新想法,可是我已经没有力气了,这对我而言将是非常遗憾的事。我觉得,若是能将它写出来,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贡献会稍微大点。

  引用网址:http://sjzrb.sjzdaily.com.cn/html/2013-07/11/content_84966.htm

(整理:王楠)

版权所有: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54号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090010 冀ICP备11018237号-5

×
// initFloat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