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da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社会关注

社会关注

《开卷》全文刊发闻章《<徐光耀日记>前言》

时间:2015-4-3 9:40:18点击量:2284次

  在知识界有广泛影响的《开卷》于2015年第3期全文刊发著名作家、《徐光耀日记》整理委员会主任闻章写的《<徐光耀日记>前言》。如下:

  

本不想给人看:《徐光耀日记》前言

  闻章(石家庄)

  1.

  嘘一口气,再嘘一口气。

  从1944年到1982年,39年的近400万字的日记,用了三个半月的时间,终于订正一过。

  累么?不累,只是牵缠。因为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还不是一个人的命运,而是关系到民族、国家。

  2.

  徐光耀,一个小八路,单纯极了,忠诚极了。参加过大大小小一百多场战斗,后来成长为作家,写出了八路抗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原烈火》。这样的一个人,有一天突然成了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右派”,你信么?

  徐光耀信。因为党是不会错的,错的只能是自己。

  在生死边缘,是“小兵张嘎”给了他一条命。

  当年,就是因为不怕死了,才没有死。如今依然是,把万缘放下,回到阳光灿烂的日子,与小兵张嘎为伴,自己哄自己,就当后来的全是梦。在老子那里,这叫“外其身而身存”。

  但能“外”过去么?只能苟苟且且存了个“罪恶之身”,悲哀地活着,这样二十多年。

  身经百战,却没有负一点伤。他的伤痕全在心里。敌人没有能够给的,自己人全给了。信任谁谁给。谁信任给谁。

  3.

  过来了,也就过来了。

  偏偏喜欢记日记,一开始是想借此锻炼文字,后来便成了习惯。几十年来不因特殊原因,日记从不间断。

  从来没有想到给人看,很私密,很原始,毛茸茸的,芜杂琐碎,所谓原生态。看人,看事,一切从自己出发,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应有尽有。

  最大特点是真。越是不想给人看的越真。越真才越有价值。

  价值还在于,他是大河里的一条鱼,他的命运与整条河流的命运,是一不是二。

  4.

  恰恰是因为这真,我一度不想做了。因为太暴露。暴露谁?暴露徐老。暴露即伤害。

  我不愿伤害徐老,不但我,相信你也是。因为爱徐老。像爱《小兵张嘎》一样爱,像爱《昨夜西风凋碧树》一样爱。他头上的光环、颈上的花鬘都是好的。谁都想有,而不容易有。

  不愿意看到他有瑕疵,然而他有,且很多。日记里记的,有好多是非,且多是我是他非。特别是“戴罪”之后,低贱之身难有高尚之事,死了有余辜,不死即罪过。苟活的“苟”,偷生的“偷”都被他记下来了。

  过来之后才知道, 老看别人错,本身即是错。自以为是,恰是自己不是。正是狂傲与偏狭,使别人生厌;正是懵懂与短见,让自己蒙羞。

  都暴露出来,好么?

  徐老却不怕。徐老表示:瞒和遮掩都无济于事,因为自心知道。自心知,则天地知。欺人的都在自欺。

  徐老以日记的方式,收藏了全部的自己。自己的对,自己的错;自己的是,自己的非;自己的大,自己的小,自己的丑,自己的美,一股脑儿摊在这儿了,一任评说!

  又一次“外其身而身存”,这才真的是大智大勇。

  5.

  不掩过饰非,不患得患失,徐老让我感动。

  纵观徐老日记,他其实是有标准的。用标准要求别人,别人在错处。用标准要求自己,自己更在错处。他愿意所有人都在对处,更愿意自己在对处,所以才苛刻。

  所有的错,不以为是错,所以才错。这样的错里,有一份天真在,有一份真诚在,有一份可爱在。即便这样,他也在随察随觉,时时自纠。“觉迷迷灭,觉不生迷”,觉悟不透,是迷惘太深之故。

  如今,年且九十的徐老,依然要觉照原来没有觉照过的,即便已经觉照过的,也不妨再觉照:把错亮出来,恰是对了。把丑亮出来,恰是美了。觉知到的伤害,已经不是伤害,而是奉献了。

  徐老一生,两大情结:一是抗战,一是反右。抗战铸就辉煌,反右使人窝囊。系个人荣辱,却又不是个人荣辱。

  徐老此举,好比是屈原的毅然投汨罗,企望能溅起天下涟漪。

  6.

  整理徐老日记的是一支20多人的团队,这些人本散在各处,因潘海波和《藏书报》,自愿聚结。从2013年夏天开始,整理、录入。

  战争年代行踪不定、空气紧张、纸张缺乏,日记本形形色色、大大小小:从敌人那儿缴获的、记账簿改的、白报纸订的……墨水也是用颜料自己沏的。字小如蚁,且字体多样:繁体、草体、流行体、自造字、错别字,再加上专用术语、众多的前后并不统一的人名地名等等,可为疑难处处。更别说有的还遭到了水的侵袭。解放之后,日记本变得豪华、整齐,但字迹依然密匝匝。所有这些,对于认真的人来说,都是问题,却也都不是问题。他们因此而辛苦,某个字的斟酌,某句话的辨认,都下了大工夫。虽然有的到最后也没有猜对,正唯如此,才更见其认真。

  这些人是感召来的。是真感到了真,是好感到了好。

  这些人投入很大,收获很多。

  这些人,包括我在内,其实是玩了一把时空穿越和人物切换。我们不是在整理,而是在参与,在感受,在重新活过。

  这些人一个个变成了徐光耀,跟原本的徐光耀一起,跟着他成长,跟着他跳宕,跟着他经受、承受、忍受、遭受。时而豪情万丈,时而恼土千尺;时而如歌如诉,时而痛苦不堪。

  一年多的工夫,这些人似乎也跟徐老一样经历了那许多。这些人丰富了自己,充实了自己。在徐老是光彩,在这里是鼓舞;在徐老是失去,在这里是得到;在徐老是错误,在这里是教训;在徐老是痛苦,在这里是感悟。他高他低,我喜我悲;他死他生,我哭我歌。由此,这些人得未曾有。

  这些人是:闻章、潘海波、韩冰雪、王雪霞、傅聪、赵梅锦、张铮、张维祥、赵冰、韩树辰、马红亚、曹亚辉、李大星、蒋绮芳、杜中伟、王庆芳、杜力华、刘建玲、孟硕、杨宪峰、赵冬艳、刘晓立、赵雅平、潘彦任。

  7.

  1944年,小八路的徐光耀正在宁晋一带打游击。1982年,经历了历史的跌宕之后,尘埃落定,徐老调到了省会,而又回到了宁晋故地,以凭吊旧战场,感悟新生活。不知是谁安排,徐老的人生轨迹就这样画了一个圆。

  后边的日记,依然是丰富的,徐老还一直在记。先把这些捧献出来,而给后面的做铺垫。

  2014年12月6日于石门

 

 

 

版权所有: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54号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090010 冀ICP备11018237号-5

×
// initFloat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