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da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在成长与奉献中实现自我

时间:2015-9-16 22:05:21点击量:2075次

  《藏书报》编辑部 刘晓立

  2012年毕业前夕,在《职业生涯与规划》课程上,曾做过一个的选择题,在兴趣、前景、薪资、成就感、稳定性等方面,最看重工作的哪一方面?我记得当时毫不犹豫选择的是成就感。成就感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愿望与现实达到平衡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对我来说,这不是一种静态的平衡,而是成长的博弈,是因为奉献而获得的愉悦。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曾经写下: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工作不仅是满足物质生活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工作中收获自我实现的快乐。在成长中收获一直想成为的自己,心智成熟、学识增长、修养提高……也在奉献中获得自我满足的成就感。成长和奉献能让我在工作中不至于太关注一时的得失,能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和收获的愉悦感,能让我达到更完善的自己。

  采、写、编,在编辑实践中成长

  成长来源于实践。看得多、听得多、想得多、说得多,都不如迈出实践的第一步,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成长的土壤。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2014年1月1日,我加入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藏书报》部分版面的采编工作和相关活动宣传工作。作为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这本该是我能力范围内的事情,然而即使采、写、编、评四大新闻业务课程全部优秀,也不能使我在具体实践中一往无前。《藏书报》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藏书文化类报纸,有着极强的专业性,在不具备相关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如何快速融入?如何成功与行内人士对话,获得需要的信息?如何获得并拓展自己的作者队伍?一个个问题摆在了面前。

  从2014年至今一年半多的时间里,伴随着《藏书报》80多期的出版,我从策划选题、联系有效受访对象、采访、写稿,再到组稿、编辑、校对,每一期的流程紧凑而充实,也在每一项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我想这不仅是工作,更重要的是自我的提升。一开始,每找到一个有效选题,都需要提出至少5个备选,并反复寻找报道角度,有人说,好的选题策划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能在后续的采访、写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年多来,我在选题策划上下足功夫:寻找新闻线索,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报道;与藏书界、出版界、拍卖界、各地书商等建立多种联系,获取有效信息,或报道有规律的现象或刻画独具魅力的人物形象,也会从具体表现中分析其背后原因或走向。比如,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各地公藏、私藏对于抗战文献的收藏、整理、研究和公开展览等热情高涨,尤其是在红藏界,“抗战”俨然是无可争议的主旋律。因此,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完成对纪念抗战大型活动的综合报道、拍卖中的抗战文献、红色收藏在抗战年的走向和趋势等选题报道,并开设“抗战记忆”专栏,每期对抗战文献的新发现、新研究刊登报道。作为一名入职时间不长、实践经验不足的新闻从业者,采访是与外界达成沟通的桥梁,也是写作、编辑工作的基础。在采访中,既能了解到选题策划中需要的信息,也能锻炼说话的技巧与能力,如何让受访者放松,并乐于回答记者的问题,以及一步一步引导出更多的信息点,这是在百余次采访实践中,一点点收获的成长。

  从这一阶段来看,既有通过采访整理稿件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成就感,比如完成自采稿件百余篇,涉及方方面面的业内问题,每篇文章的背后都有与业内大家沟通交流的机会,见贤思齐,才是成长的最佳捷径;也有在每一个小问题解决过后收获的成就感,来支撑我继续前行。当然,在这过程中,也常常有发现自己现有知识不能适应新工作的挫败感,知道了自己需要尽快提升,尤其是在在编辑能力、版面意识及作者意识方面,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在领导及老编辑的帮助、指导下,也在快速进步。在编辑工作中,目前完成版面数量不输其他老编辑,差错率也较低,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相信以后的工作中,也一定能够不怕问题、解决问题,迅速成长!

  压力、思考、调整,在“项目责任”中奉献

  2015年初,藏书报部门与河北阅读传媒公司签订“项目责任状”,在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力争在经济效益方面实现历史性的新突破。这对于部门所有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压力,藏书报团队团结一心、分工合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工作任务。

  2015年,藏书报更加注重内容与营销模式的转型,与之前相比,内容上更加注重新闻性、可读性和专业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营销模式的改变,除传统发行渠道和报上书店配书业务、信息专刊服务外,还与收藏机构、个人、企业开启多种合作,做专刊(文博专刊、纸品专刊、日记周刊、阅读周刊、一峰专刊等)、搞活动(《徐光耀日记》出版座谈会、对话韩羽——网络时代的尺牍清吟、与一峰线装书店联合举办古籍碑帖交流会等),在纸质媒体势微的今天,力图走出一条多元经营的道路。

  在此基础上,我更加注重提高稿件质量、加大采写力度,每周平均完成一至二篇自采稿件,通过内容采访可以起到建立联系的目的,为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而好的文章也是促进发行的手段之一。在经营方面,目前藏书报所有拍卖公司相关业务都由我负责,从拍前介绍、公告,到拍后结果跟进,及时寄送样报,与全国二十余家拍卖公司建立了密切联系,其中十家在公告、专版、宣传稿等方面建立业务合作。在活动宣传、服务与专刊采编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对于不同活动的开展及专刊制作有了更多的经验。2015年,在“目标责任”的压力中,不断思考调整,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时间紧、字难认、无回报,在“日记整理”中快乐着

  2015年7月26日上午,《徐光耀日记》出版座谈会由藏书报、文心书院共同举办。出版成果共计10卷本、365万字,内容涉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整风反右、十年浩劫、改革开放等多个时期,不仅是其跌宕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恢宏磅礴的大时代的真实缩影。这一重大成果的出版,从2013年7月开始,就已开始了整理工作。入职之始,我有幸参与其中,整理了徐老日记中的“访菲”部分,这一过程是困难的,耗费了极大的体力和心智,然而也是极有价值和挑战性的,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完成近十万字的整理工作,不得不说,是难忘的,也是快乐的!

  在整理过程中,最难忘的是认字。由于是手写体日记,字小如蚁,且字体多样:繁体、草体、流行体、自造字、错别字,再加上专用术语、众多的前后并不统一的人名、地名等,疑难处处。加之年代较久,有的字迹已模糊不清,所以日记中的认字成了很重要的部分,在与整理委员会成员的交流中,也产生了很多的趣事,比如日记中所说“黑妮”,往往不是丫头,而是指小子,又比如日记中“大街”“打劫”不分等,在语境中让人哭笑不得。当然,一个群体,为了一个极有意义的事情,分享、互勉,本身就是让人愉悦的。总之,投入很多、收获也很多,像闻章老师所说,我们其实是玩了一把时空穿越和人物切换。我们不是在整理,而是在参与,在感受,在重新活过。丰富了自己,也充实了自己,在“日记整理”中苦并快乐着。

  (本文荣获2015年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我奉献 我成长 我快乐”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二等奖)

 

 

 

 

 

版权所有: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54号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090010 冀ICP备11018237号-5

×
// initFloat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