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学周刊》编辑部 刘艳蓉
认识她,2008年10月,我入职的第一天。
那一天,天朗气清,我被办公室主任带到一间大屋里,并一一认识了新同事。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坐着她,她说她叫孟昭霞。
后来,时间长了,慢慢地和同事们都很熟了,也就和她成了好朋友,她说让我叫她小孟,其实她比我大,她说这样更亲切。
我当时租住的房子和她家同路,于是经常骑着自行车一起下班回家。她懂周易,信阴阳,如此让我刮目相看,在我眼里,周易是极不易懂且不易学的,于是更增添了一层神秘和我对她的好奇。
那时候,大家都是单身,周末闲来出去逛逛街,吃吃饭便成了常事,可是好几次叫她,她都不出来说忙,问她忙什么,她也不说,我更是好奇,她是独生女,父母都身体健康,好像也没什么负担,她在忙什么呢?
好不容易有一次约到了她,我们一起去了逛街,一行几人挑的衣服都不是很贵的,但也每个人都有收获,唯独她,一件也没买,她平时也只穿那么几件衣服。我们这几个大龄女青年就开始叽喳起来:“哎呀,都是相亲的年龄,赶紧打扮打扮自己吧,现在的人都喜欢包装好看的人。”她笑笑,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衣,蔽体即可。”“切!”我们几个不屑地异口同声。她却不再做过多解释。从此以后,便更少和我们一起吃喝玩乐了,只说自己周末有事。
说起相亲,这可是每个经历过相亲的女青年的血泪往事。而她的,好像更为血泪,她常和我们说起她遇到的奇葩经历,感觉可以写一部传奇。说来也怪,怎么感觉所有奇葩的事情都让她遇上了。有时候,觉得她挺让人心疼的。于是我们分享各自的相亲经历,结了婚的就分享成功经验,大家一起哈哈一乐,把所有不愉快的事情都抛之九霄云外。于是,继续下一轮的相亲。
后来,我们经常在一起的几个人都陆续结婚了,包括我,只有她还一个人。再后来都生了孩子,于是多了一份照顾家庭的责任,大把的时间和经历放在了孩子身上,加上工作的繁忙,所以慢慢地大家没有太多在一起的时间了,虽然如此,但心都还彼此牵挂着。我们常常问她最近的相亲情况,劝她差不多找一个合得来的就算了,毕竟岁数不小了,她还是淡淡地一笑:“缘分未到。”
2014年,集团评选最美员工,她获得“集团最美员工”荣誉称号,而获得称号的原因却震撼了所有人——七年公益道路。
那一刻起,我才知道,从2007年到2014年的这七年之间,她几乎每一个周末都去做公益,怪不得她总是没空,怪不得她舍不得买衣服,我当时惊讶的连嘴巴都合不拢了,我和她做了六年朋友,一直感叹着她的经历,却不知她在生命的另一处是那样的发光发热,而我,却不及她的一角。
2006年她大学毕业,入职后,月薪也只有几百元。有一天她看到了网上一篇帖子,一些喜欢户外的驴友发现了一座小学校,那是云南一个自治县的小学,一位老师坚守那里,为20多个学生上课。教室只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冬天,学生们上课冻得发抖。山村很穷,一些家长不愿意孩子上学,老师用他微薄的工资资助了几个学生。驴友们一起出资为学生们盖了一间砖瓦房,并呼吁网友们为这些孩子捐助学习用品。看到这里她被深深感动,立马去南三条花了200元买了铅笔,橡皮,削笔器,作业本,到邮局填了单子邮寄。一看运费70多元,她心疼了,这得买多少作业本!从这时起,她开始寻找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从此踏上公益之路,一走就是七年,这七年,她舍不得去商场买漂亮的昂贵的衣服打扮自己,舍不得去饭店吃一顿美味,用省下来的钱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有孩子,有老人。福利院、敬老院是她周末和节假日常常光顾的地方。在我们同样的青春岁月里,有人玩世不恭,有人啃老奢侈,有人浪费着大把的时光吃喝玩乐,而有人,却用自己所拥有的生命之光去照耀别人,把温暖散播在每一个需要的人身上,让孤独之人在寒冷的冬天里也能感到温暖和光明。
后来,我知道了她是一个在穷苦家庭长大的孩子,虽然是独生子女,却并不娇气。她年少时随父母四处租房,在母亲车棚里长大,得到了很多阿姨的关爱。母亲告诫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她铭记于心。上大学时家里交不起学费,是她的姥姥帮他们贴补,让她上完了大学。她父亲从一名普通建筑工人奋斗成一名工程师,家里条件也好起来,然而在她快要大学毕业时,姥姥突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她没来得及报答姥姥的恩情。姥姥在世时常说:“霞霞是个懂事的孩子,长大会有出息。”这些经历让她理解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的心情,让她对于老人有一种独特的爱。她也要努力成为有用的人,能够帮助别人的人。
当我得知这一切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自己所拥有的比她多,而所做的却比她少之又少。公益,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也不是我们看到电视上某某明星捐了多少钱。其实,我们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就是最好的。于是,我也开始留意身边之事,做不了什么大事,举手之劳总是可以的,我发现每当我帮助到一个身边的人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那么的充实,笑容是那么地自发的灿烂。其实美是从心灵开始的,而并不是你施了多少胭脂粉黛。
今年,她终于告诉了我们关于她终身大事的好消息,她找到了那个她命中注定的王子。我们都发自内心地为她高兴,于是很久没有聚在一起的姐妹们又相聚了。没有大饭店的豪华奢靡,没有灯红酒绿的纸醉金迷,在一个不起眼的小砂锅店里,几个人却是吃的高兴到了极致,没有了束缚与牵绊,把肚子敞开了吃,把话敞开了说。这些年,这几个人,终于都有了归宿。
这是一个每个人都想着发光的时代,有的人还在争抢,刀光剑影。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光,要看你怎么去利用,怎么让它发到极致。我们在羡慕他人发光发热的时候,不妨先看看自己,自己做了多少,奉献了多少,没有付出哪里来的回报,我们都是普通人,做好自己,把剩余的精力多用来帮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路奉献,一路欢唱,于我们自己,于整个世界,才是最美好的。
(本文为2015年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我奉献 我成长 我快乐”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参赛作品)
版权所有: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54号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090010 冀ICP备11018237号-5